近日,在山東龍口港港區,7萬噸進口黃大豆從貨輪卸下,在海關對關稅保證保險的保險單進行驗核后順利通關放行,通過廊橋直接輸送到龍口香馳糧油有限公司廠區。
“關稅保證保險這種模式不占用銀行授信額度,還可以提前由保險公司開具保單遞交到海關申請擔保聯網備案,進口貨物到港后可以直接辦理通關手續。”公司財務總監鮑海春說,企業使用關稅保證保險后,省去了現金保證金各種手續環節,貨物放行時間大大縮短,預測可減少企業流動資金規模約2.9億元,全年可節省多項財務成本500多萬元。
關稅保證保險是海關創新擔保方式的一項重要內容,由海關引進保險產品作為稅款擔保,為國內首例以政府機關作為被保險人的保險產品。2018年11月1日起,全國海關開展關稅保證保險改革試點。截至今年10月底,三年來青島海關已接受8家保險公司為960家企業出具的保單5683份,擔保額度合計約606億元。
關稅保證保險模式下,企業作為投保人,憑借保險公司出具的“保險單”就可辦理海關稅收擔保手續,實現貨物正常通關。與傳統的現金保證金和銀行保函相比,關稅保證保險進一步簡化了繳納保證金的手續,同時不占壓企業的資金和銀行授信額度,大大減輕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壓力。
自2019年1月1日起,關稅保證保險可以用于匯總征稅,即企業在提供有效擔保下享受“先放后稅”的通關便利,在每月的第5個工作日前完成上月應繳稅款的匯總支付,保險金額可根據企業納稅情況在保險期間循環使用。關稅保證保險和匯總征稅改革紅利疊加,進一步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和貨物通關效率,緩解中小企業“融資難、融資貴”問題,提升企業競爭力,推進貿易便利化。
“此前由于銀行授信額度有限,我們都是使用全額保證金的方式進行貨物通關,企業流動資金非常緊張并且財務成本很高。”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經理王俊亦介紹說,關稅保證保險改革釋放了企業銀行授信額度,減少了流動資金占用,且費率只有貸款利率的十分之一左右,不僅通關變快了,財務費用也大大減少了。
據王俊亦測算,改革試點以來,海關累計受理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關稅保證保險18.7億元,較現金保證金降低成本3200萬元左右。
今年以來,青島海關持續加大關稅保證保險改革推廣力度,在此基礎上,創新上合銀關保、自貿關保通等擔保模式,引入政府征信,實現企業零擔保費用通關,并積極開展自貿試驗區一保多用,多種稅收征管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,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,切實幫扶企業降本、提速、增效,服務外貿高質量發展。
(王坤、韓沫/文)
點擊次數:25 更新時間:2021-10-29 【打印此頁】 【關閉】